每間公司都應有自己的專利佈局

每間公司都應有自己的專利佈局

一、專利佈局的定義與作用

什麼是專利佈局?這個詞的來源不可考,英文叫做Patent Portfolio。網路上有很多相關的介紹,我想多數的說明都很容易讓人發昏根本搞不清楚在說什麼。為了讓大家更快明白專利佈局的定義跟作用,直白的說,專利佈局其實就是依據你的目的建立一個可以跑贏對手的專利群組。

你可以想像專利佈局就是擺陣,目標就是讓對手困在裡面、走不過去、追不上來,或者追上來要花很多的力氣與時間,爭取自己市場的時間。

既然是擺陣,所以通常專利佈局是指一系列的相關專利,讓對手要跨入某個特定市場必須逐一破解佈局內所有或一大部分的專利。因此,如果只申請一篇專利到底算不算專利佈局呢?應該就是個「不算」。但這只是針對定義而言,如果以專利佈局的作用角度來看,任何一篇專利如果可以本身就達到擺陣的效果,我個人覺得廣義上應該也可以算是專利佈局。

但是要達到這一種單篇專利佈局,那這一篇的專利範圍必須要很大,使得對手必須要花很多的力氣,才能夠在不侵權的狀況下完成迴避走出迷魂陣。

二、專利佈局跟什麼有關?(怎麼做「好」專利佈局)

要怎麼做專利佈局?或者說要怎麼做好專利佈局?在申請一大堆專利之前,有幾件事必須先準備:

(1)決定合理的目標

首先要設定目標,而且是個合理的目標,但什麼是合理的目標?舉例而言,這篇文章撰寫的時間是在2024年底,而我現在想要設定「阻止對手進入AI輔助視覺判斷領域」這樣的目標,這就是一個大而不當的目標,他已經是過去,在今日是無論你放多少資源都無法達成的目標。

因為使用人工智慧在輔助視覺判斷已經行之有年,這樣的目標早就被很多人實現過了,不可能能透過申請專利達到寡佔整個市場的目標。

那怎麼改才是合理的呢?必須要加入更多的限制,例如「達到最低計算資源使用AI輔助視覺判斷的系統」這樣的目標可能還有點機會。

(2)完整的現況調查

由第一點可以知道,要做好專利佈局首先要知道自己到底要達成什麼合理的目標,但是什麼是合理就必須對這個市場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對於現況的完整調查就變得非常的重要。這其實就是專利檢索跟專利地圖。

一個完整的專利調查必須耗費非常多的時間,尤其是針對專利佈局的調查。因為你必須要「解答」以下這些問題:

1. 什麼是舊的技術?
2. 有多少競爭者?
3. 在這些舊的之間有沒有哪一些技術特徵是已經開放使用的?
4. 你的位置在現在要建立專利佈局的位置到底在哪?

看這些問題你就會知道,要完成這個現況調查是一個不簡單的工作。不僅僅是工作量多,而且是設計深入的智慧財產權專業知識跟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的整合。

(3)盤點資源

如果真的要開始思考如何為自己的企業做專利佈局,通常還要思考最重要的:自己的情況。完整的專利佈局不僅僅是針對某個技術,而且也要針對市場。換句話說,剛剛所謂的完整現況調查,其實必須涵蓋全世界,尤其是涉及製造販賣使用這個技術的區域。

因此可以想像前面的完整調查已經遠遠超過「簡單的檢索」可以處理的工作,幾乎可以說沒有人可以「用傳統的純人力檢索方式能達成」完善專利佈局現況調查。當完成這樣的調查之後還要花費各國的專利申請的資源。

三、專利佈局到底有沒有必要?

台灣是以中小企業為骨幹的經濟體,排除前1%以內的國際大型企業之外,大多數的企業面對專利的策略與心態大概就是「RD開發什麼新技術就申請什麼新專利」。這造成很多的專利投資變得非常的分散,多數的企業也沒認真盤點自己的專利申請狀況是否跟自身的基礎技術有關聯。

台灣許多企業都是以代工為主,還有必要做專利佈局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雖然代工,但有某些使用的技術很多都具備延續性與關聯性,如果能透過完善的專利佈局,更可以避免客戶因為追逐成本降低而轉單。

四、專利佈局有捷徑嗎?

雖然專利佈局看起來很重要,務實的說許多企業過往並沒有真正執行落實過。多數的原因是因為成本太高,也看不出他真正的價值是否值得花這些錢。成本高的原因當然是來自於前面說的完整現況調查,也就是專利檢索與專利地圖。

如果要認真的檢索,一般的技術,通常需要面對幾千幾萬萬篇的專利。過往都是使用人力分析,但是這些人力分析的方式已經很難滿足這個每天都有20,000篇新的專利產出的時代。

這麼困難的工作有更快、更有效益的方法嗎?活的專利地圖透過自動化的分析,快速了解特定技術的專利發展現況、分析主要的競爭者、解析申請專利的可能性、建構專利佈局的方向。

延伸閱讀:
如何精準專利布局、降低智財糾紛與風險?
「活的專利地圖」正夯 精準診斷企業效益已成新趨勢

作者簡介NEW
作者簡介